> 文章列表 > “重华萧瑟见重闱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重华萧瑟见重闱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重华萧瑟见重闱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重华萧瑟见重闱”出自宋代项安世的《阜陵复土诣重华奉慰遇雪不胜哀怆》。

“重华萧瑟见重闱”全诗

《阜陵复土诣重华奉慰遇雪不胜哀怆》

宋代 项安世

龙胡九锸闭玄扉,虎落千年护翠微

永阜凄凉成永夜,重华萧瑟见重闱。

云迷八表俱愁思,雪满千山尽素衣。

更踏深泥南内去,紫宸殿下进名归。

《阜陵复土诣重华奉慰遇雪不胜哀怆》项安世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阜陵复土诣重华奉慰遇雪不胜哀怆》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作品。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途中重遇故地阜陵,却发现它已经沦为一片凄凉的景象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厚意和对时局的忧虑之情。

诗中的\"龙胡九锸闭玄扉,虎落千年护翠微\",形象地描绘了阜陵的荒凉景象。这里的\"龙胡\"和\"虎落\"象征着帝王和将相,暗示着阜陵曾经的辉煌和荣耀。而\"九锸\"和\"千年\"则衬托出阜陵的历史悠久。\"闭玄扉\"和\"护翠微\"则暗示着阜陵的大门紧闭,守护着宝贵的瑰宝。

接下来的\"永阜凄凉成永夜,重华萧瑟见重闱\",描述了阜陵的凄凉景象。\"永夜\"表明阜陵的冷寂和沉寂,\"重华\"指的是阜陵的瑰宝,而\"重闱\"则指的是帝王的宫殿。通过这样的描写,诗人将阜陵的凄凉与它昔日的辉煌进行了对比。

诗的后半部分\"云迷八表俱愁思,雪满千山尽素衣。更踏深泥南内去,紫宸殿下进名归\",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之情。\"八表\"指的是朝廷的八个方位,诗人以此来表示整个国家的愁思之情。\"雪满千山尽素衣\"则形容了大雪覆盖的山岭,使得大地一片素净。最后两句\"更踏深泥南内去,紫宸殿下进名归\"表明诗人要继续向南行进,进入京城,进入皇宫,以期望能够进一步为国家作出贡献。

整首诗以凄凉、沉寂的意境为主线,通过对阜陵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和对时局的忧虑。诗中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,通过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