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降观测最新规范
当前沉降观测的最新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
1. 沉降观测的目的 :
测定建筑物地基的沉降量、沉降差及沉降速度。
计算基础倾斜、局部倾斜、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。
2.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:
应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,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确定。
点位宜选设在建筑物四角、大转角处、沿外墙每10~15m处或每隔2~3根柱基上。
高低层建筑物、新旧建筑物交接处、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等位置。
3. 沉降观测的标志 :
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,可采用墙(柱)标志、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。
4. 水准基点的设置 :
利用工程标高定位时使用的水准点作为沉降观测水准基点。
如水准点与观测距离过大,应在建筑物或构造物附近另行埋设水准基点。
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,埋设坚固,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间距为30~50m。
5. 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 :
应根据工程的规模、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和速度确定。
沉降观测应使用精细水准仪(S1或S05级),水准尺也应使用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。
6. 观测时间与周期 :
相邻的两次观测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,必须准时进行。
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周期可为30天/次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为一观测周期。
7. 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:
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建(构)物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。
观测点之间间距以15-30 m为宜,均匀分布在建筑物周围。
8. 其他注意事项 :
观测过程中应做到步步有校核,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,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。
观测时,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振动影响的范围内,如空压机、搅拌机等。
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、精确无误,并符合相关规定。
以上是根据最新的沉降观测规范整理出的要点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沉降观测的最新规范2024有哪些更新?
沉降观测中沉降量的允许值是多少?
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是多久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