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灯前烛下三千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灯前烛下三千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灯前烛下三千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灯前烛下三千日”出自宋代邵雍的《安乐窝中吟》。

“灯前烛下三千日”全诗

《安乐窝中吟》

宋代 邵雍

安乐窝中弄旧编,旧编将绝又重聊。

灯前烛下三千日,水畔花间二十年。

有主山河难占籍,无争风月任收权。

闲吟闲咏人休问,此个功夫世不传。

《安乐窝中吟》邵雍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安乐窝中吟》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自己的安乐之地中,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,不受外界干扰的心境和境界。

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:

安乐窝中弄旧编,

在安乐之地中弹奏着古老的琴曲,

旧编即将绝迹,又被重新演奏。

灯前烛下三千日,

在灯前烛光下度过了三千个日子,

水畔花间二十年。

在水边和花丛之间度过了二十年。

有主山河难占籍,

有的是山河,但无法永远占有它们,

无争风月任收权。

无需争夺风和月的权利,任由它们自由地流转。

闲吟闲咏人休问,

闲情逸致地吟咏,无需他人询问,

此个功夫世不传。

这种修行之法无法传世。

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和追求。\"安乐窝中\"寓意着一个宁静、安逸的地方,可以是诗人内心的栖息之地,也可以是诗人创作的场所。诗人弹奏着古老的琴曲,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传统价值的追求。\"旧编将绝又重聊\"表明诗人在重复演奏过程中不断领悟琴曲的深意,追求自己内心的满足与安宁。

诗中的\"灯前烛下三千日\"和\"水畔花间二十年\"描绘了诗人在寂静中度过了漫长的时光,表现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。

\"有主山河难占籍,无争风月任收权\"表达了诗人对权力和名利的淡漠态度。诗人认为山河、风和月都是自由流转的,无法被个人永久占有,因此他选择无争无求,任由自然界自由发展。

最后两句\"闲吟闲咏人休问,此个功夫世不传\"表明诗人希望自己的修行方式不受外界干扰,不受他人评判,只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。他认为这种修行之法是独特而无法传承的,具有个人特质和独特的境界。

总体而言,这首诗词展示了邵雍对自由、宁静和内心世界的追求,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。通过对自然、岁月和个人内心的描绘,诗人呈现了一种追求心灵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