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莫道淹留何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莫道淹留何事”的出处是哪里

引言:
在宋代的诗词中,吴潜的《霜天晓角》是一首深具意境的佳作。它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人心,还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。通过解析这首诗,我们可以探讨诗中所表达的孤独与追求,以及如何在困境中找到自我慰藉的方式。

相关问题:
1. 诗中的“小山幽彻,遍地堆香雪”描绘了怎样的景象?
2. 诗人为什么会感到“今宵入梦,梦到处、魂孤绝”?
3. 吴潜是如何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孤独的?
4. “八公头已雪,淮南分半席”在这首诗中有什么寓意?

相关答案:
1. 诗中的“小山幽彻,遍地堆香雪”描绘了一个幽静而深邃的景象,其中“香雪”可能指的是花瓣如同雪片一般飘落的美丽景致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纯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
2. 诗人感到“今宵入梦,梦到处、魂孤绝”可能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,希望在梦中寻找慰藉,但却发现梦境中的孤独感更加强烈。
3. 吴潜在诗中通过“八公头已雪,淮南分半席”等句,表达了年老体衰和仕途失意的无奈,以及人生中的孤独和寂寞,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力感。
4. “八公头已雪,淮南分半席”这句话可能是指诗人在政治上的失意,比喻自己已经年老,政治生涯也已到了尽头。而“淮南分半席”可能意味着在政治上已经不再占有一席之地,只剩下半席之地,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心酸。

思维拓展:
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,也反映了人生普遍的孤独和无奈。在现代社会,人们同样会面临工作压力、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困扰,这些都可能导致孤独和无助。因此,吴潜的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现代生活和自我情感的空间,鼓励我们在面对困境时,学会寻找内心的力量和慰藉,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心态。

“莫道淹留何事”的出处是哪里

莫道淹留何事”出自宋代吴潜的《霜天晓角》。

“莫道淹留何事”全诗

《霜天晓角》

宋代 吴潜

小山幽彻,遍地堆香雪。

只恐今宵入梦,梦到处、魂孤绝。

八公头已雪,淮南分半席。

莫道淹留何事,且长啸、对佳月。

作者简介(吴潜)

吴潜(1195—1262) 字毅夫,号履斋,宣州宁国(今属安徽)人。宁宗嘉定十年(1217)举进士第一,授承事郎,迁江东安抚留守。理宗淳祐十一年(1251)为参知政事,拜右丞相兼枢密使,封崇国公。次年罢相,开庆元年(1259)元兵南侵攻鄂州,被任为左丞相,封庆国公,后改许国公。被贾似道等人排挤,罢相,谪建昌军,徙潮州、循州。与姜夔、吴文英等交往,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。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。格调沉郁,感慨特深。著有《履斋遗集》,词集有《履斋诗余》。